您好,欢迎光临本网站![请登录][注册会员]  

搜索资源列表

  1. IC智能卡的系统设计(论文)

  2. 随着IC智能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中的接触式CPU 卡以及非接触式IC智能射频卡(内建MCU,ASIC等)的高度安全保密性的日益提高,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制造技术和相关理论的完善、发展,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 已经将智能卡技术应用到电话卡、金融卡、移动电话、交通、医疗、身份证明、智能付费等应用领域。提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现代化程度。 IC智能卡技术是一门产生于20世纪末的新兴课题,随着微电子学科、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现今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理论发展,为I
  3. 所属分类:C/C++

    • 发布日期:2011-05-07
    • 文件大小:280576
    • 提供者:lb778909073
  1. 非接触CPU卡详解

  2. 本文共19页,PDF格式,内容比较全面单不深入,共广大智能卡爱好者初学使用。简介:随着非接触逻辑加密卡不断应用的过程,非接触逻辑加密卡技术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暴露,难以满足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复杂的多应用的需求。因此非接触CPU卡技术正成为一种技术上更新换代的选择。
  3. 所属分类:嵌入式

    • 发布日期:2012-04-11
    • 文件大小:334848
    • 提供者:bluewater007007
  1. DSP中的利用曼码调制的非接触IC卡读写程序编制

  2. 导 言   IC卡又称集成电路卡,它是在大小和普通信用卡相同的塑料卡片上嵌置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构成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是存储器或向处理器。带有存储器的IC卡又称为记忆卡或存储卡,带有微处理器的IC卡又称为智能卡或智慧卡。记忆卡可以存储大量信息;智能卡则不仅具有记忆能力,而且还具有处理信息的功能。因其使用便捷、安全,日益为有关技术领域的工程师所关注。   图1 采用e5550/U2270B的非接触卡读写系统示意图非接触IC卡是一种接口电路。它通过卡上配置的发射机应答器振荡线圈与基站振荡线圈的耦合取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0-23
    • 文件大小:306176
    • 提供者:weixin_38512659
  1. 基于IC智能卡中的非接触式读写模块设计

  2. 目前国际上非接触式IC智能射频卡中的主流技术是PHILIPS公司的MIFARE技术.已经被制定为国际标准一IS014443 TYPEA标准。本模块采用的国产非接触卡读卡机专用芯片FM1702,正是基于此国际标准。该模块具有体积小、易于嵌入到应用系统中使用的特点。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0-22
    • 文件大小:157696
    • 提供者:weixin_38535221
  1. RFID技术手机智能卡的校园一卡通模式

  2.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使用射频识别技术手机智能卡的校园一卡通是将移动手机业务渗入到校园一卡通系统中,使得承载数字化校园一卡通信息载体的射频识别技术手机智能卡替代非接触射频卡,拓展了校园一卡通的应用领域;方便了校园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管理等实现了一卡一机在手走遍校园。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0-20
    • 文件大小:177152
    • 提供者:weixin_38640242
  1. 为您详细解读非接触式智能卡安全与对策

  2. 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是使用技术的人却是需要质疑的。我们必须意识到非接触式智能卡种技术不会消失,而会变得比传统的信用卡技术更安全,因为会有越来越多越好的技术来保证你的个人信息与隐私安全。现在越来越多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公交卡、银行信用卡等。一些卡中的IC芯片是可见的,但大多数的非接触式卡并不被人们所认识,以致于人们可能意识不到非接触式卡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这也难怪,因为非接触式卡与普通卡片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其在交易时信息传递的方式。传统的磁卡主要由磁条起作用,而非接触式卡的&l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0-25
    • 文件大小:69632
    • 提供者:weixin_38558655
  1. 一种确保安全的非接触智能卡安全控制器

  2. 智能卡安全控制器经常遭受大量的黑客攻击。最近,攻击方法的巨大改进,宣布了以前许多设计声称其产品非常安全的说法的终结。对于原本设计具有很长设计寿命的用于护照之类的高安全性芯片来说,现在也不得不采取最新的反制措施来应对,而需要接受最广泛的各种测试。   应该清楚地区分纯正的RFID芯片和带有标准的微控制器和安全控制器。纯正的RFID芯片主要用于物品识别类的应用,其中并不包含微控制器。这类芯片的功能性和安全措施有限,因而只能用于其特定的应用。   对于非接触卡应用来说,则需要非常高级别的私密保护和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1-07
    • 文件大小:260096
    • 提供者:weixin_38741950
  1. 非接触式智能卡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2. 0 引言   智能卡即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它是将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封装在卡片内,具有信息存储、逻辑判断和运算等功能。智能卡分为接触式智能卡、非接触智能卡以及双界面卡(接触与非接触结合)。接触式智能卡通过读写设备的触点和卡片上的触点相接触来完成数据读写。非接触智能卡融合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非接触智能卡具有使用方便、刷卡时问短、可靠性高等特点。   1 Wiegand通讯协议   非接触式智能卡大都使用Wieg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1-18
    • 文件大小:131072
    • 提供者:weixin_38732811
  1. 非接触智能卡安全分析

  2. 智能卡安全控制器经常遭受大量的黑客攻击。最近,攻击方法的巨大改进,宣布了以前许多设计声称其产品非常安全的说法的终结。对于原本设计具有很长设计寿命的用于护照之类的高安全性芯片来说,现在也不得不采取最新的反制措施来应对.而需要接受最广泛的各种测试。   应该清楚地区分纯正的RFID芯片和带有标准的微控制器和安全控制器 纯正的RFID芯片主要用于物品识别类的应用,其中并不包含微控制器。这类芯片的功能性和安全措施有限.因而只能用于其特定的应用。   对于非接触卡应用来说,则需要非常高级别的私密保护和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1-18
    • 文件大小:95232
    • 提供者:weixin_38506835
  1. 智能卡的紧耦合卡

  2. 对于ISO/IEC 10536的紧耦合卡来说,它是针对“插槽或表面操作”这样一类应用而设计的,它表明在操作时,卡必须插入插槽里或放在终端表面的标记区域上。ISO/IEC 10536标准被命名为“识别卡——非接触集成电路卡”,并且包含四个部分:   第1部分:物理特J跬;   第2部分:耦合区域的大小和位置;   第3部分:电信号和复位处理;   第4部分:复位应答和传输协议。   第1至第3部分已经成为国际标准,而第4部分仍然在制定之中。有关这些标准的重要而深入的要求如下:   ·与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1-14
    • 文件大小:81920
    • 提供者:weixin_38580959
  1. 智能卡的准化的状况

  2. 早在1988年,ISO/IEC工作组就被赋予一项任务来为非接触卡准各标准。他们的任务是制定非接触卡标准,要极大地与其他的识别卡标准相兼容。这就意味着非接触卡也可能包含其他的功能部件,诸如磁条、凸码和接触式芯片。这也使得非接触卡与用别的已存在于现有系统的技术有可能一起使用。就像已经说明的那样,对于用非接触方式来传递能量和数据的可行性,基本上只取决于读出和写人期间卡和终端之间所期望分隔的距离。因此,要想创造一个单一的标准,并就此提供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来满足由各种应用所提出的所有需求是不可能的。目前,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1-14
    • 文件大小:48128
    • 提供者:weixin_38685793
  1. 智能卡的防碰撞

  2. 当使用非接触卡时,总可能出现有两个或更多的卡被同时放在终端的附近。这不仅对于具有相当大的作用范围的系统,即使是只有很小作用范围的系统也会发生,例如两张卡相互童叠在一起并同时被终端激活。所有处在某终端作用范围内的卡都会试图响应来自终端的命令。当然,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法时,同时传送的数据将不可避免地会相互干涉,并丢失数据。   基于它们所使用的参数为区分出单个卡所使用的防碰撞处理可分成三组:   ·空间;   ·时间;   ·频率。   利用空间的差异,力图使终端设备的作用范围受到限制,以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1-14
    • 文件大小:41984
    • 提供者:weixin_38558623
  1. 智能卡的电能传送

  2.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那么薄和那么柔韧得足以放人智能卡里的电池。另外,绝大多数电池都包含着有害物质,从环保上考虑也阻止了电池的大规模使用。基于这些原因,在智能卡里供芯片运行所需要的电能就必须从阅读器传送到卡里。   这种能量传递是基于耦合变压器的原理,参见图1 所示。在终端里用线圈产生强大的高频磁场以便传送能量。最常用的频率是125kHz和13,56MHz。如果一个非接触卡被放到终端附近,终端设各的磁场的一部分就会穿过卡的线圈,在卡的线圈里感生电压ui。这个电压被整流后就用来对芯片供电。由于终端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1-14
    • 文件大小:65536
    • 提供者:weixin_38688969
  1. 非接触卡与其他卡之间的差异

  2. 非接触智能卡和卡终端之间在短距离范围内传送电能和数据,而不需要有任何电气连接。在此,我们只是关注非接触卡的工作原理。由于非接触卡的技术并不是新的,它们作为成熟的知识在射频识别REID(Radio Ftieqt】ency Dentification)系统中已使用多年了,它们已被用于各种应用系统中,诸如植入动物体内的脉冲应答器以及车辆的电子防启动系统等。对于在短距离或长距离时识别个人或物体,基于射频技术或特别是雷达技术,已有大量的各种方法。在这些大量的可行的技术之中,只有少量的适用于D-1格式的智能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1-14
    • 文件大小:64512
    • 提供者:weixin_38657457
  1. 智能卡的未来展望

  2. 在Frankftut-Berlin航线的现场试验非常成功。Lufthansa在1996年3月开始发行成品卡,首先给经常飞行者,而后则给所有感兴趣的顾客。因而,相关的设各迅速增加到所有德国空港的Lufthansa的顾客处理区域,使得新的非接触卡可以在有关地方使用。更引人人胜的是Lufthansa计划原则上在它服务的所有空港都能应用上这一新技术,对顾客的好处是在飞行前可以占用较少的时间就完成登记报到手续。   虽然这项智能卡应用具有非典型的系统结构,它却提供了在智能卡世界的某些不同而有趣的观念。由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1-14
    • 文件大小:51200
    • 提供者:weixin_38639642
  1. 智能卡的非接触卡

  2. 新智能卡具有国际标准ID-1格式。存储芯片嵌入在卡体之内采用电感耦合,由一个线圈用于电源和数据二者的传输,芯片和线圈二者都在卡内。使用这一技术,终端可在最远为10cm①的距离读出或写入数据,如果卡被放在一个普通的皮夹内,就有可能不必把卡从皮夹内取出而实现和终端的数据交换。此外,非接触技术消除了触点的磨损,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任何触点。   终端和卡之间的典型交易时间在此系统中大约为100ms(使用了13.56MHz的时钟频率)c所用存储芯片(SLE 44R35)含有1KB EEPROM,并且它可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1-14
    • 文件大小:44032
    • 提供者:weixin_38714761
  1. 空中旅行的非接触存储卡

  2. 系统在几个方面与智能卡的通常应用不同,这些差别与基本的系统结构和卡。传输数据与接收功率的方式有关。系统是由德国的Lufthansa航空运营的新的无票飞行系统,|它基于非接触存储卡,不需要插入终端②,这里所说的基本系统概念也和所有其他智能卡应用不同,其中卡仅仅是用来识别用户,而所有应用数据都保存在后台系统中。   已经有几年了,Lufthansa发行了经常飞行者卡和它的奖励系统卡。这些卡有凸印和磁条以便自动处理。此外,某些类型的卡也可以提供一芯片以便它们可用于德国卡式公用电话,还增加了信用卡功能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1-14
    • 文件大小:78848
    • 提供者:weixin_38736562
  1. NXP推出第一款符合AES的真正的非接触式智能卡IC

  2. NXP 半导体日前推出新型非接触式智能卡IC — MIFARE; DESFire8,它不仅具有先进的安全功能,还拥有出色的处理速度及更强大的灵活性。NXP MIFARE智能卡平台系列的这一最新成员是市场上首款支持高级加密标准(AES)和DES、3DES等通用加密标准的非接触式IC。基于其先进的数据传输加密引擎,选择 MIFAREDESFire8 的服务供应商将在提高安全性、门票防伪等方面受益匪浅,终端用户也大可放心,因为他们的隐私可得到完善的保护。此外,基于采用这一新型IC的智能卡解决方案,消费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1-28
    • 文件大小:54272
    • 提供者:weixin_38621386
  1. 模拟技术中的基于MF RC500的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设计

  2. 0 引言 近几年来,IC卡中非接触式射频卡的高度安全保密性和使用简单等特点,使之在各领域的应用中异军突起,成为当今IC智能卡中的流行宠物,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与传统的接触式IC卡、磁卡相比,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ncy i-dentification)开发的非接触式IC识别器,无论在系统寿命、防监听、防解密等性能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为此,本文给出了利用AT 89C52、MFRC500、Mifare卡来构建非接触式IC读写器,并在该读写器基础上开发适用各方面自动识别系统。 1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2-08
    • 文件大小:267264
    • 提供者:weixin_38743968
  1. 采用曼码调制的非接触式IC卡译码软件设计

  2.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需求,IC卡(又称智能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通常,IC卡可以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两类。接触式IC卡是卡与读卡器直接物理接触进行数据交换,部分金属电路是裸露在外面的,如手机卡、公共IC电话号等。非接触式IC卡又叫射频卡,射频与读卡器之间通过射频信号进行数据交换,不需物理接触,电路是封装在内部的,如公交车的收费卡等。非接触式IC卡与接触式IC卡相比,只有可靠性高,使用方便,不怕雨水、静电以及没有接触划伤等优点,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这种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2-06
    • 文件大小:93184
    • 提供者:weixin_38618819
« 1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