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本网站![请登录][注册会员]  

搜索资源列表

  1. 现代战术通信系统概论

  2. 第一章 战斗无线电网 1.1 概述 1.2 战斗网无线电台的新技术 1.3 组网原理 1.4 分组无线电网 1.5 高频自适应跳频无线电系统 1.6 单信道地面和机载无线电系统 1.7 PR4G无线电系统 1.8 发展趋势 第二章 地域通信网 2.1 概述 2.2 结点和链路 2.3 数字电话通信网 2.4 数据通信网 2.5 网络控制与管理 2.6 接口与互连 2.7 实际地域通信网举例 第三章 战场数据分发系统 3.1 概述 3.2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 3.3 定位报告系统/增强型定位报
  3. 所属分类:教育

    • 发布日期:2011-04-13
    • 文件大小:13631488
    • 提供者:renhang123456
  1. 无线激光通信技术的军事应用

  2. 无线激光通信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利用FPGA开发的紫外光通信系统
  3. 所属分类:硬件开发

    • 发布日期:2012-04-06
    • 文件大小:256000
    • 提供者:negesheiye
  1. 紫外光通信及应用

  2. 紫外光通信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详细讲述了紫外光通信情况
  3. 所属分类:讲义

    • 发布日期:2014-10-23
    • 文件大小:18432
    • 提供者:fff_ygh_ooo
  1. 紫外无线通信系统关键光器件选型方案研究

  2.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保密性较差以及有线通信投资大、难以建设、易于受破坏的缺点日益凸显,自由空间光通信也因可靠性较差而在应用上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日盲区紫外通信因其低窃听、全方位、低位辨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成为业界研究方向之一,文介绍了日盲紫外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重点分析了该系统关键光器件的选型方案。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7-20
    • 文件大小:104448
    • 提供者:weixin_38610513
  1. 基于单LED的无线紫外光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2. 摘要:介绍了紫外光通信特点和信道模型,以LED为光源、光电倍增管为光接收器设计无线紫外光数字通信系统方案,研制了无线紫外光通信设备样机,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夜晚,晴天,近距离,校准条件下的通信效果优于白天,下雨,远距离,未校准的条件下的通信效果,验证了无线紫外光通信的可行性。   紫外光波长10~400nm,是光谱中波长最短部分,主要由太阳辐射出来,又称紫外线,紫外光传输性能与传输范围内大气的品质密切相关,如大气中的O3浓度、散射粒子的浓度、大小、均匀性、几何尺寸等。研究大气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0-21
    • 文件大小:327680
    • 提供者:weixin_38631049
  1. 紫外无线通信系统关键光器件选型方案研究

  2. 本文介绍了日盲紫外光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及紫外光无线通信系统结构,然后在分析紫外光灯、紫外激光器以及紫外LED的特性的基础上,完成了接收端日盲紫外光源的选型,接收端光器件包含紫外探测器和滤光片,结合紫外通信系统的需求,通过分析对比,完成了接收端光器件的选型。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0-17
    • 文件大小:126976
    • 提供者:weixin_38557727
  1. 通信与网络中的光纤的传输特性

  2. (1)光纤的损耗。   光在光纤中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能量损耗。用衰减系数α表示光功率的衰减,单位是dB/km。α的表达式是   式中,L是光纤的长度,单位为km,Pin和Pout分别是光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单位是W。   引起光功率在光纤中的衰减因素主要有光的吸收、散射和辐射等。对纯度为l00%的玻璃来说,光能吸收的主要机理是两个:   ①光子与分子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吸收带,这主要存在于红外波长6μm以上的区域。   ②当光子的能量足以使电子越迁到更高的能带时,存在一个吸收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11-13
    • 文件大小:65536
    • 提供者:weixin_38690402
  1. 光学MIMO系统紫外散射通道中具有m-PPM的优化PSP-OSTBC方案的实验研究。

  2. 提出了一种脉冲对称位置正交空时分组码(PSP-OSTBC)的优化方案,并将其应用于m脉冲位置调制(m-PPM),而无需在光学多输入多路复用器中使用复杂的解码算法。输出(MIMO)紫外线(UV)通信系统。 该方案克服了传统Alamouti码的局限性,适用于UV散射通道中的高阶m-PPM,并通过仿真实验和具有特定参数的现场测试进行了验证。 通过实验比较了具有4-PPM的1×1、2×1和2×2 PSP-OSTBC系统的性能,这是实际应用中修改和编码之间的最佳折衷方案。 同时,还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1-03-13
    • 文件大小:1048576
    • 提供者:weixin_38546024
  1. 具有广泛的NR-NR同质结的面对面交叉ZnO纳米棒阵列,用于高灵敏度和自供电的紫外光电探测器

  2. 以易于实现的方式有效利用紫外线能量的自供电式紫外线光电探测器(UVPD)是紫外线光学传感和通信的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基于面对面的混合ZnO纳米棒阵列(ZNRAs)纳米结构的新型自供电UVPD。 通过水热法,在铟锡氧化物(ITO)导电玻璃和Ti基板上生长了大面积独立式ZNRAs。 ZNRAs / ITO和ZNRAs / Ti结构的不同几何尺寸被设计为相互配对以实现最佳光电性能。 实验发现,在不施加任何外部直流电压的情况下,基于面对面混合ITO / l-ZNRAs / l-Z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1-03-02
    • 文件大小:1048576
    • 提供者:weixin_38697808
  1. 紫外光散射通信电均衡器研究

  2. 紫外光通信信道码间干扰非常严重,研究最小均方算法(LMS)和常模量算法(CMA)均衡器在紫外通信中的应用。基于通断键控(OOK)调制信号进行研究,计算了信道响应系数向量,然后对算法仿真。仿真表明,紫外信道误码率极高,只适合低速率通信;LMS均衡算法在紫外信道中收敛很慢,滤波器阶数与均衡器输出误码率关系不明显,但是迭代步长存在一个最优的值;同时还得到了两种变步长LMS均衡算法中的参数和均衡器输出误码率的关系。还证明了紫外信道是最小相位系统,可以进行盲均衡,结果指出,只要迭代次数足够,CMA盲均衡器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1-02-26
    • 文件大小:2097152
    • 提供者:weixin_38612527
  1. 无线紫外光非视距通信中链路间干扰模型研究

  2. 针对无线紫外光散射通信的特点,介绍了无线紫外光通信中三种方式的链路间干扰,建立了基于蒙特卡罗的无线紫外光非视距(NLOS)单次散射通信仿真模型,并用理论公式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该模型仿真了无线紫外光通信非共面情况下的链路间干扰,结果表明:合理地调整工作链路接收端的接收仰角和视场角能更好地减小链路间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1-02-25
    • 文件大小:2097152
    • 提供者:weixin_38671048
  1. 无线紫外通信信道分析

  2. 利用大气散射效应,无线紫外(UV)通信能够提供非视距的无线光通信。推导了紫外无线通信信道的脉冲响应近似解析表达式,以此研究紫外信道的特性。得出了信道长度,码间干扰和信道误码率与收发机光学几何结构,数据速率的关系。研究表明,信道带宽和时延扩展主要取决于大气条件,即大气衰减系数,同时得到了信道容量与衰减系数,通信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紫外通信系统对收发机光学结构敏感,带宽低,码间干扰严重,适合于低速近距离保密通信。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1-02-12
    • 文件大小:2097152
    • 提供者:weixin_38544781
  1. 雾霾天气下非共面紫外光通信的信道容量

  2. 根据雾霾天气下能见度与衰减系数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中雾和霾天气下衰减系数随能见度的变化关系,研究了在收发仰角、偏轴角和通信距离等不同系统参数下,接收功率和信道容量随能见度的变化规律。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1-02-11
    • 文件大小:428032
    • 提供者:weixin_38635794
  1. 大气湍流对无线紫外光通信的影响

  2. 为验证大气湍流对紫外光的衰减作用,根据折射率结构常数、信噪比(SNR)、衰减概率的数学模型,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折射率结构常数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不同强度大气湍流对系统的信噪比和信号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波长越短,信噪比越大.中等强度(Cn2=10-14)大气湍流下的SNR比无大气湍流的SNR低约20dB;湍流越强,通信距离越大,衰减越大.增大接收孔径能降低湍流对通信衰减的影响.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1-02-11
    • 文件大小:1048576
    • 提供者:weixin_38675777
  1. 非视线光散射通信的大气传输模型

  2. 利用大气对光的散射作用可以实现非视线通信。在单次散射假定下,研究了非视线光散射通信系统的大气传输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光源发散角、接收视场和收发仰角等系统几何参数与接收散射光能量之间的关系; 重点讨论了大气分子散射和气溶胶散射各自对接收散射光能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当系统的收发仰角较大时,接收光能量主要来自大气分子散射; 反之,气溶胶散射则成为接收光能量的主要部分。对于工作在日盲紫外光谱区的非视线通信系统,增加接收视场可以有效地增大系统的信噪比。发现在两种典型的收发仰角情况下,接收散射光能量随光源发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1-02-11
    • 文件大小:503808
    • 提供者:weixin_38688145
  1. 紫外光通信中基于大气散射理论的传输模型

  2. 在研究单次散射模型的基础上, 针对单次散射模型不能对天气变化对紫外光信号造成的影响做出模拟的不足, 结合大气散射理论构建了紫外光传输的二次散射模型。研究了瑞利散射和米氏(Mie)散射在四种典型天气条件下的散射相函数, 仿真得出了紫外光被大气中的粒子散射后的能量分布情况, 将其引入二次散射模型, 并确定了各种天气条件下的散射粒子浓度后对紫外光通信系统做出性能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二次散射模型可以仿真不同的天气条件下的紫外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从仿真结果上验证了非直视通信的可实现性。并得出, 在雨、雾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1-02-10
    • 文件大小:1048576
    • 提供者:weixin_38515897
  1. 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短波紫外光通信发射系统

  2. 采用数字化的方法,从实际工程应用出发,开发了一套稳定性好、实用性强的“短波紫外光”通信发射系统。该系统以低压汞灯作为光源,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核心控制器件,将状态控制、数据通信、调制编码集成一体,整合程度高,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稳定可靠、通信性能优异、维护保养和改进升级方便等优点。对该系统的传输距离、误码率、数据传输速率等一系列实验表明,系统可靠的通信性能满足短距离语音通信的要求,在200 m距离处可以达到2.4 kbit/s的通信速率。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1-02-10
    • 文件大小:2097152
    • 提供者:weixin_38566180
  1. “日盲”紫外光通信网络中节点覆盖范围研究

  2. Ad Hoc网络技术可以大大扩展紫外光散射通信的有效范围,对通信节点覆盖范围模型的研究非常重要;针对“日盲”波段(200-280 nm)紫外光通信的特点及Ad Hoc网络中固有的一些特性,研究了非视距(non-line-of-sight)紫外光散射通信的三种通信方式,分析了单次散射信道中大气传输衰减,有效散射体体积,接收功率;根据单次散射数学信道模型中收发仰角的不同,得到三种不同的通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日盲”紫外光通信网络中节点覆盖范围模型,并分析计算了三种通信方式下节点通信距离和覆盖范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1-02-09
    • 文件大小:2097152
    • 提供者:weixin_38545959
  1. 紫外光通信滤光膜的研制

  2. 紫外光通信作为一种新型通信手段,以其保密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军事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满足紫外光通信系统的要求,在210 mm的石英基底上,制备了254 nm,反射率大于95%,280~600 nm平均透射率大于98%并满足角度12°~30°的滤光膜。通过对几种常见紫外材料进行对比研究,选定HfO2和MgF2作为高低折射率材料。以膜系设计理论为基础,通过膜堆的叠加来展宽反射带,结合针法优化,设计出滤光膜的膜系。在薄膜制备中,通过优化各项工艺参数减少了吸收,使用离子辅助沉积提高了成膜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1-02-09
    • 文件大小:2097152
    • 提供者:weixin_38694343
  1. 紫外日盲通信系统中滤光膜的研究

  2. 紫外日盲通信凭借其优良的光学特性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光学系统中。紫外日盲通信系统与常规通信系统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虚警率低、灵敏度高、隐蔽性强等独特优势。为了满足紫外通信系统的技术要求,提高信号采集效率,需要一种日盲光谱滤光膜来保证其稳定工作。根据薄膜理论,选择合适的紫外薄膜材料,在设计方面通过对独立敏感度和误差分布的分析与修正,降低了膜层的敏感度,同时在薄膜制备过程中通过逆向测试分析法,解决了由于设备与控制误差导致的膜厚问题。制备的紫外滤光膜在240~280 nm透射率为86%,290~360
  3. 所属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1-02-05
    • 文件大小:5242880
    • 提供者:weixin_38613548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