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本网站![请登录][注册会员]  

操作系统下载,Linux下载列表 第568页

« 1 2 ... .63 .64 .65 .66 .67 568.69 .70 .71 .72 .73 ... 9224 »

[Linux] linux pcie详解.pdf

说明:PCI 是外围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的简称,作为一种通用的 总线接口标准,它在目前的计算机系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PCI 提供了一组完整的 总线接口规范,其目的是描述如何将计算机系统中的外围设备以一种结构化和可控化的方 式连接在一起,同时它还刻画了外围设备在连接时的电气特性和行为规约,并且详细定义 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个不同部件之间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交互。
<hkd_ywg> 上传 | 大小:659kb

[Linux] linux MDIO详解.pdf

说明:MII 是一个标准接口,用于连接 MAC 和 PHY。MII 是 IEEE-802.3 定义的以太网标准, MII 接口可以同时控制多个 PHY。
<hkd_ywg> 上传 | 大小:512kb

[Linux] linux spi详解.pdf

说明:SPI 是英语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串行外围设备接口, 是 Motorola 首先在其 MC68HCXX 系列处理器上定义的。SPI 接口主要应用在 EEPROM, FLASH,实时时钟,AD转换器,还有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数字信号解码器之间。SPI 是一种 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并且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芯片的管 脚,同时为 PCB 的布局上节省空间,提供方便。
<hkd_ywg> 上传 | 大小:632kb

[Linux] linux DTS详解.pdf

说明:DTS 是为 Linux 提供一种硬件信息的描述方法,以此代替源码中的 硬件编码 (hard code)。DTS 即 Device Tree Source 设备树源码, Device Tree 是一种描述硬件的数据结构,起源于 OpenFirmware (OF). 在 Linux 2.6 中, ARM 架构的板级硬件细节过多的被硬编码在 arch/arm/plat-xxx 和 arch/arm/mach-xxx (比如板上的 platform 设备,resource, i2c_board_inf
<hkd_ywg> 上传 | 大小:941kb

[Linux] linux CAN详解.pdf

说明:CAN 是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的缩写。CAN 通信协议在 1986 年由 德国电气商博世公司所开发,主要面向汽车的通信系统。现已是 ISO 国际标准化的串行 通信协议。根据不同的距离、不同的网络,可配置不同的速度,最高速度为1MBit/s。CAN 被细分为三个层次: 1. CAN对象层(the object layer) 2. CAN传输层(the transfer layer) 3. CAN物理层(the phyical layer)
<hkd_ywg> 上传 | 大小:1mb

[Linux] install_nvidia_driver.sh

说明:做好准备工作,一键安装,详细教程见https://blog.csdn.net/hungita/article/details/107713235
<hungita> 上传 | 大小:246byte

[Linux] CFS调度器(1)-基本原理.pdf

说明: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调度器(scheduler)?调度器的作用是什么?调度器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可以比作是CPU时间的管理员。调度器主要负责选择某些就绪的进程来执行。不同的调度器根据不同的方法挑选出最适合运行的进程。目前Linux支持的调度器就有RT scheduler、Deadline scheduler、CFS scheduler及Idle scheduler等。我想用一系列文章呈现Linux 调度器的设计原理。
<hkd_ywg> 上传 | 大小:334kb

[Linux] CFS调度器(2)-源码解析.pdf

说明:经通过上一篇文章《CFS调度器-基本原理》,我们可以了解到CFS调度器基本工作原理。本篇文章主要集中在Linux CFS调度器源码解析。 注:文章代码分析基于Linux-4.18.0。
<hkd_ywg> 上传 | 大小:595kb

[Linux] CFS调度器(3)-组调度.pdf

说明:现在的计算机基本都支持多用户登陆。如果一台计算机被两个用户A和B使用。假设用户A运行9个进程,用户B只运行1个进程。按照之前文章对CFS调度器的讲解,我们认为用户A获得90% CPU时间,用户B只获得10% CPU时间。随着用户A不停的增加运行进程,用户B可使用的CPU时间越来越少。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我们引入组调度(Group Scheduling )的概念。我们以用户组作为调度的单位,这样用户A和用户B各获得50% CPU时间。用户A中的每个进程分别获得5.5%(50%/9)CPU时间。
<hkd_ywg> 上传 | 大小:543kb

[Linux] CFS调度器(4)-PELT(per entity load tracking).pdf

说明:为了让调度器更加的聪明,我们总是希望系统满足最大吞吐量同时又最大限度的降低功耗。虽然可能有些矛盾,但是现实总是这样。PELT算法是Linux 3.8合入的,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存在什么问题才引入PELT算法呢?在Linux 3.8之前,CFS以每个运行队列(runqueue,简称rq)为基础跟踪负载。但是这种方法,我们无法确定当前负载的来源。同时,即使工作负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在rq级别跟踪负载,其值也会产生很大变化。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PELT算法会跟踪每个调度实体(per-scheduling
<hkd_ywg> 上传 | 大小:358kb

[Linux] CFS调度器(5)-带宽控制.pdf

说明:什么是带宽控制?简而言之就是控制一个用户组在给定周期时间内可以消耗CPU的时间,如果在给定的周期内消耗CPU时间超额,就限制该用户组内任务调度,直到下一个周期。限制某个进程的最大CPU使用率是否真的有必要呢?如果一个系统中仅存在一个进程,限制该进程使用CPU使用率最大50%,当进程使用率达到50%的时候,就限制该进程运行,CPU进入idle状态。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有时候,这正是系统管理员可能想要做的事情。如果这些进程属于仅支付了一定CPU时间的客户或者需要提供严格资源的情况,则限制进
<hkd_ywg> 上传 | 大小:519kb

[Linux] openni.7z 用于测试相机 具体用法在我的博客

说明:openni.7z 用于测试相机 具体用法在我的博客
<qq_23363425> 上传 | 大小:66mb
« 1 2 ... .63 .64 .65 .66 .67 568.69 .70 .71 .72 .73 ... 9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