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本网站![请登录][注册会员]  
文件名称: 5g资料.pdf
  所属分类: 其它
  开发工具:
  文件大小: 24mb
  下载次数: 0
  上传时间: 2019-10-31
  提 供 者: ggju****
 详细说明:5g资料目录 31.1物理层概述 54 第一章5G的基本概念 面面面面面面面面看D着着DD着DD着DD着 6 31.2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115G,有什么不同? 6 32物理层信道和调制… 321概述 125G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3211什么是调制技术? 135G的关键性能要求… 9 3212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定义 60 131用户体验速率 10 322帧结构 61 132连接密度 10 3221咴和子帧… 61 133时延 32.22时隙(S|ots) 134可用性,可靠性 11 323调制的过程 63 135移动性 324上行调制 67 136其它 11 325下行调制 .68 145G的三大场景 12 141eMBB场景 331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和控制信∵… 33复用方式和信道编码. 142mMTC场景 332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和控制信息… 143 URLLO场景 14 333信道编码… 70 34物理层的控制流程…. .84 第二章5G的系统架构 16 341问步流程…… 342无线链路监控 87 21无线接入网架构.1 2.11NG-RAN基本架构 34.3链路恢复流程. 16 212 NG-RAN节点的功能 344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345随机接入流程 99 213元线接入网的网络接口 346用户终端(UE)报告控制信息流程 214用户面协议栈 34.7用户终端(UE)接收控制信息流程.…..90 2.1.5控制面协议栈 35物理层的数据流程 91 225G核心网(5GC)基本架构. 28 351功率控制 2215GC的服务化架构(SBA)…. 352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相关流程 22.25G核心网的十大关键原则 30 353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相关流程 223不同场景下的网络架构 31 2.2.3基于服务的接口和参考点 36物理层的测量流程 画日面国面量国面国国面面 94 361NG-RAN测量能力 235G部署和网络切片 45 362UE测量功能…95 2.315G网络部署 45 232网络切片 第四章5G无线接入网和接口协认……03 24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50 2415G网络架构的特性 50 41NG-RAN的整体架构,节点…103 242SA和NSA的技术要点和优劣对比 41.1架构与部署 .103 43.2用于分离 gNB-CU-CP和gNB-CUUP的总体 第三章5G物理层 架构 104 413NG-RAN节点中的UE关联 105 31物理层是用来做什么的? 54 深入浅出:5G移动通信标准与架构 42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 106 535Gc的系统流程 222 4.21用户平面 531连接,注册和移动管理流稈 222 42.2控制平面 532会话管理流程……… 43无线接入网的接口协议 227 目面面 107 533SMF和UPF互动流程 431NG接口协议 107 534用户栏案管理流程 4.32×n接口协议… 535安全流程… 230 4.3.3F1接口协议 231 145 536RAN-CN相互作用 4.34E1接口协议 232 145 537切换流程 538NG-RAN位置报告流程. 44NG-RAN架构中的整体流程……45 539与FPC的系统互通流程 441UE初始接入流程 5310非3GPP接入的流程… 44.2内部gNB-CU移动性…… .147 443丢失PDU的集中重传机制 149 54用户接入和连接管理.…239 444多连接操作 541用户网络接入控制 44.5F1启动和小区激活…… 152 542注册和连接管理… 446RRC状态转换 153 5433GPP标准接入的具体流程 241 44.7RRC连接重建… 155 544非3GPP标准接入的具体流程….245 44.8用于F1C的多种 TNLAs 54.5用户会话管理. 246 44.9涉及E1和F1的整体流程 156 546服务质量(QoS)控制 4410gNB同步流程… 252 163 54,7用户身份标识 548支持双连接、多连接 4.5新空口(NR)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13 54.9计费管理 254 4.51媒体接入控制(MAC) 452无线链路控制(RLC) 55络切片…… 257 182 45.3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193 551网络切片的概 257 454服务数据适配协议(DP1950552识别和选择网络切片:SNS和N7 553用户方面的选择 4.6移动性和无线资源管理 195 554 UE NSSA配置和NSSA存储方面…259 4.61RRC子层主要功能描述 555如何实现网络切片 260 62系统信息(S 197 556网络切片支持漫游 .261 46.3RRC连接控制 557网络切片和与EPS的互通……262 464RAT间移动性 199 558PLMN中网络切片可用性的配置 252 465RRC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和参数(ASN1)200 56网络开放性支持NFV和SDN… 262 47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处理……201 561网络能力的开放性 48安全和服务质量控制 201 562虚拟化部署的架构支持 253 481服务质量控制 201 563NFV和SDN 263 482安全控制 57网络安全性管理 267 571网络安全控制… 257 第五章5G核吵网 207 5.7.2非3GPP接入的安全模型 267 5.7.3PDU会话用户平面安全性 257 515G核心网网络功能和节点… .207 511网络功能(NF)的功能描述.…207 第六章5G基站和频谱 270 51.2网络功能服务 212 51.3网络功能原理服务发现和选择 21 615G频谱大全和介绍 270 52控制和用户平面协议栈 217 6115G的两个频段区域FR1和FR2 521控制平面协议栈 217 6125G的频段编号 522用户平面协议栈 221 613信道带宽 272 62基站(BS)无线传输和接收 278 84超密集组网关键技术 .327 621基站的类型和要求 841技术原理与部署 327 62.2操作频段和信道安排 842场景部署 328 623传导发射端特性 84.3优势与挑战… 329 62.4传导接收端特性 85SDN/NFV与网络开放能力…31 625发射端特性… 288 851概念及需求 331 6.2.6接收端特性 292 852虚拟化关键技术… 332 627发射接收器特性. 86双连接、多连接技术… 335 6.3基站(BS)电磁兼容性和一致性测试….!293 861LTE/NR双连接 631测试条件和性能标准 8625G双连接架构NSA选项 632传导发射测试 8635G独立组网的多连接 337 633抗扰度测试 299 第七章5G用户终端UE)…304 所录5通信词Y大会………38 71用户终端【UE)的无线接入能力 304 7.11UE支持的最大数据速率 304 7.12UE能力参数介绍 .305 7.13有条件的强制性功能 72用户设备(UE)无线发送和接收…10 传 7.2.1概述 310 以) 7.22用户终端(JE) 73用户设备对无线资源管理的规要求31 731SA:RRC_DLE状态移动性 7.32SA: RRC INACTIVE状态移动性 313 733 RRC CONNECTED状态移动性…314 74用户终端(UE)的定位…16 7.5移动终端和辅助设备电磁兼容性【EMC)要 求 …317 第八章5G关键技术解析……18 81 Massive mimo多天线技术… 318 81.1技术原理与实现 318 812场景部署 81.3优势分析和面临的挑战 320 82网络切片 321 821什么是网络切片?为什么要切片? 822在5G中实现网络切片的关键技术 321 823如何部詈网络切片提高运营效率…322 83高效的多址接入技术…322 8.31NOMA非正交多址接入 832MUSA多用户共享接入 324 8.33SCMA稀疏码多址接入 83.4PDMA图样分割多址接入 326 深入浅出:5G移动通信标准与架构 第一章5G的基本概念 115G,有什么不同? 漫话移动通信发展史 人类从刀耕火种,农业社会,再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社会,每一步都会出现关键技术来驱动,而移动通信 技术无疑为信息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上世纪70年代,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出现,首次将人们带入个人移动通信时代,1981年诞生了第 一代峰窝移动系统,采用模拟技术,调频信号和数字信令信道,也就是我们所谓的1G。民用移动通信的出现当然 是革命性的,但1G的缺陷也很明显,一是容量太小,模拟技术对频谱的利用率太低,当时的交换技术发展也还 不够,无法接入大量用户,只成为了少数人的奢侈品;二是保密性差,非常容易截取;三是各自独立标准,不能 漫游,北欧部署的NMT,德国部署的C-Netz,英国部署的TACS系统,北美部署的AMPS系统,楫互之间不能漫 游 1982年欧洲邮电管理大会(CEPT)决定开发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也就是大名鼎鼎延续到至今还在用的GSM (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系统,1991年开始在大规模部署,实现了全球漫游(少数国家除 外,北美、日本都新部署一套标准竞争,但最终未能成为主流)并使用了混合的时分多址(TDMA)和频分多址 DMA)技术,从模拟技术迈向了数字技术,使用户量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GSM是迄今覆盖面积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网络,巅峰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近45亿用户,至今,还在大规 模使用,时间跨度达近30年。2G为移动通信的普及和拉近世界距离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它的局限性 也非常多,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满足人们对移动宽带流量的需求。在2G时代,为数据业务提供支持的是GSN 上的GPRS(分组数据业务)和EDGE,以及美国的CDMA技术,被俗称为25G技术,至今仍然在一些告警、监 控等领域使用,但它们的速率是远远达不到人们的使用需求的,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兴起,对流量的需求巳非常迫 人们意识到3G的发展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由此,形成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3GPP, 来完成3G标准的制定,最后在国际电联形成了 WCDMA、TD- SCDMA和CDMA2000技术标准,供全球运营商部 署3G网络。 WCDMA的第一个标准版本(R99)在1999年就已出炉,之后又不断演进版本,但在初期部署3G网 络的国家并不多,原因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没有普及手机,这些国家2G建设才是主流,而智能手机虽然出现 了塞班等,但应用还很少,直到乔布斯2007年发布 iPhone,谷歌推出安卓系统,智能手机爆发性的发展,各运 营商才大量部署3G网络,我国也在这个时期发放了3G牌照,正式步入了3G时代 3G虽然在移动宽带上是2G时代的几十倍,技术上的领先,当初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对它过于乐观,牌照的拍 卖动辄几百亿美元,而投资建设后发现并没带来收入的大幅的增长,因为早期Phne和安卓没出来智能机发展不 如意,导致早期发展3G的运营商亏损严重,直到2007年以后。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发布了第一代 Phone 第一章5G的基本概念 但3G无疑是悲剧的,智能手机的爆发性发展一发不可收拾,人们需要再快更快的移动网络,更低的流量资 费,因此,在3G刚迎来春天的时候,4G就来了,2008年,3GPP提出了长期演进技术( Long term Evolution,LTE) 作为39G技术标准,实际上准4G技术的LTE第一个版本标准(R8)就开始出炉,紧接着209年底,全球第 个LTE商用网络就开始部署,从使用时长来说,3G无疑成为了最短的一个,尤其是中国移动的 TD-SCDMA网络, 巨大的投入又快速被4G替代,令人唏嘘。 4GLTE一开始就是为分组数据业务而生,并且早期并不支持语音移动宽带就是其发展的焦点,其对高速率 低延迟和高容量就有严格要求。而且,在TE上不再产生多种制式只有FDD和TD两种双工模式,在统一化 标准上也大大优于3G网络。LTE的演进包括改进的天线技术、多站点协调、利用碎片频谱和密集部署等上面都有 很强的优势,LTE还支持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和引入了机器对机器的通信,拓展了移动宽带的使用范围。 5G是移动通信系统稳定、高速、可靠的延续 通信系统的稳定、高速、可靠,在5G时代将得到延续和增强。虽然互联网技术和模式的野蛮增长对传统的 通信方式产生了激烈的冲击,特别是OT应用快速发展对基础电信业务造成了重大影响,移动运营商的语音、短 信都收到了很大的冲击,但稳定、高速、可靠仍然其不可比拟的 5G从标准制定上,就充分考虑到将这种优势继续发挥,无论是提升速率还是网络切片,还是开放性支持虚拟 化部署,都首先考虑到稳定、可靠、安全等因素,因此,5G将延续这种优势。 5G是移动通信革命性的进展 很多人认为5G确实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具体到哪些落地,又说不清梵,甚至于认为5G只比4G多了一个 G而已,但笔者认为:5G在移动通信领域绝对是革命性的,如果说以前的移动通信只是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 社交方式,5G则是改变了网络社会。 先看5G的二大场景 1)eMBB,即为"增强移动宽带",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应用场景,集中表现为超高的传翰数据速率,广覆盖下的移 动性保证等,这是最直观改善移动网速,未来更多的应用对移动网速的需求都将得到满足,从eMBB层面上来说, 它是原来移动网络的升级,让人们体验到极致的网速。因此,增强移动宽带(eMBB)将是5G发展初期面向个人 消费市场的核心应用场景。 2) URLLO,“"高可靠低时延连接”。在此场景下,连接时延要达到1ms级别,而且要支持高速移动(500KM/H) 情况下的高可靠性(99999%〕连接。这一场景更多面向车联网、工业控制、远程医疗等特殊应用,这类应用在未 来潜在的价值极高,未来社会走向智能化,就得依靠这个场景得网络,这些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极高。 深入浅出:5G移动通信标准与架构 (3)mMTC,“海量物联”,5G强大的连接能力可以快速促进各垂直行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的 深度融合。万物互联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这一场景下,数据速率较低且时延不敏感,连 接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终端成本更低,电池寿命更长且可靠性更高,真正能实现万物互联。 三大场景其实都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真正应用起来,对未来社会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再看5G提供了有两个很关键的技术:网终切片和网络开放虚拟化。运营商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两项技术进行 开源节流。网络切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达到用户价值的增值;而网络开放虚拟化,则为运营商节省成 本和快速升级提供保障,开放性还为运营商打造平台提供机会。在这方面,可以关注编者的文章。 125G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5G未来的前景方向在于:差异化服务、海量物联网、垂直行业应用、开放平台化。运营商都普遍地关注5G 能够带来价值的重要垂直行业市场,包括汽车、传输、物流、能源/公共设施监测、安全、金融、医疗保健、工业 和农业。例如行业正在向无人驾驶的方向发展,运营商将其作为早期垂直市场的切入点。我国工信部、交通部积 极推动5G的车联网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BAT等公司正在布局自动驾驶、云服务和汽车系统等方面,有的企业已 经推出了明确时间表 中国市场5G连接数展望:(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 传 428 354 227 117 2020 2021 2022 2024 2025 全球主要国家5G时间表 中国: ·中国移动计划2019年5G试商用,到2020年实现正式商用 中国电信已在广东笮开展商用试点工作,同样目标是在2020年提供商用服务。 中国联通也计划在2020年提供商用服务。 美国: AT&T已与爱立信、诺基亚等签署协议,然后进行标准5G的商用,并预期在2018年底之前进行商业部署。 ∨ erizon已经发布了自己的5G技术规范,并将在2018年进行固定无线的5G试点。 T- Mobile计划在2019年开始部署,到2020年将实施“全国性"部署, Sprint表示在2019年未实施商业部署 日本: 软银和 NTTDOCOMO都计划在2020年实施商业部署。 8 第一章5G的基本概念 韩 KT计划在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上进行5G外场测试,并将商业部署计划提前到2019年。 SKT2018年将进行现场测试,并计划于2019年下半年进行商业部署。 欧洲: 大规模模商业引入的计划在2020年。到2025年,主要城市和传输路线将会覆盖5G 工信部5G已进行了第三阶段测试进展顺利,中国三大运营商已在20多个城市开展5G测试工作,2019年 6月已发放5G牌照,准备正式商用。 135G的关键性能要求 比较以往的通信网络,5G网络因为几乎苛刻的要求,适应未来各种场景的应用,在关键性能指标(KP)上 主要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规范。下图是MT-2020的5G关键性能胞景图,以及和4G的对比 月户体验速率GbPs) 连接数密度(10Km2) 0.7~1Gbp 1百万Km 0.0 流量密度(Tbps/m2 端到端时延(ms 数十 Tbps/Km2100 1000100 1毫秒级 峰值速率Gbp) 移动性Km 都 Tens of Gbpa 1000004Km 能效 5G 4G 频谱效率 成本效率 5G关键能力 5G需要具备比4G更高的性能,支持0.1~1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每平方公里一百万的连接数密度,毫秒 级的端到端时廷,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每小时500Km以上的移动性和数十Gbps的峰值速率。其 中,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和时延为5G最基本的三个性能指标。同时,5G还需要大幅提高网络部署和运营 的效率,相比4G,频谱效率提升5~15倍,能效和成本效率提升百倍以上。 在这些关键性能指标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要求,常见的例如速率上的要求,在 高铁和在普通场景下肯定是差异很大的。我们主要列举了以下典型场景下对各性能的要求:高铁、车联网自动驾 驶、工厂自动化、广阔户外、智慧城市、密集交通、VR或AR、大型活动场馆、媒体直播、远程精细操作等。 深入浅出:5G移动通信标准与架构 131用户体验速率 单位时间用户获得的数据速率,指真实网络环境下用户可获得的最低传输速率,而不是理论值。 场景 期望值 高铁 下行50Mbt/s,上行25Mbi/s 车联网自动驾驶 下行100Mbit/s,上行20Mbts 工厂自动化 下行300Mb/s,上行60Mbt/s 广阔户 30Mbit 智慧城市 下行30Mbt/s,上行60Mbt/s 密集交通 下行100Mbi/s,上行20Mbt/s VR或AR 4-28Gbit/s 大型活动场馆 0.3~20Mbts 媒体点播 15Mbit/s 远程精细操作 300Mbit/s 132连接密度 连接密度是指在特定地区和特定时间段内,单位面积可以同时激活的终端或者用户数,也就是单位面积上支持的 在线设备总和。 场景 期望值 高铁 下行100km,上行50 DGbit/s/km(流量密度) 匚车联网自动驾驶 工厂自动化 10个终端/km 广阔户外 智慧城市 2×10°个终端/km 密集交通 480Gb/s/km2(流量密度) 本一 VR或AR 105个终端/km2,4 Gbit/s/km(流量密度) 大型活动场馆 90Gb/s/km(流量密度) 媒体点播 60Gbit/s/km2(流量密度) 远程精细操作 133时延 这里主要指端到端时延,是指数据包从源节点开始传输到被目的节点正确接收的时间。又分为单程时延(OTT) 和往返时延(Rπ),单程时延是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时间,往返时延是数据包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收 到后返回确认信息的时间。 场景 期望值 高铁 10ms 车联网自动驾驶 工厂自动化 1ms 广阔户外 智慧城市 20ms 10
(系统自动生成,下载前可以参看下载内容)

下载文件列表

相关说明

  • 本站资源为会员上传分享交流与学习,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本站是交换下载平台,提供交流渠道,下载内容来自于网络,除下载问题外,其它问题请自行百度
  • 本站已设置防盗链,请勿用迅雷、QQ旋风等多线程下载软件下载资源,下载后用WinRAR最新版进行解压.
  • 如果您发现内容无法下载,请稍后再次尝试;或者到消费记录里找到下载记录反馈给我们.
  • 下载后发现下载的内容跟说明不相乎,请到消费记录里找到下载记录反馈给我们,经确认后退回积分.
  • 如下载前有疑问,可以通过点击"提供者"的名字,查看对方的联系方式,联系对方咨询.
 相关搜索: 5g资料.pdf
 输入关键字,在本站1000多万海量源码库中尽情搜索: